中國戰“疫”進入新階段——我國因時因勢優化疫情防控措施紀實
2023年1月8日,中國新冠疫情防控三年後,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回歸乙類管理🙎🏼。
從推出“二十條”和“新十條”優化措施,到將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更名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再到由“乙類甲管”正式調整為“乙類乙管”……我國新冠疫情防控主動作出一系列重大調整💆🏽♂️。
面對疫情形勢的不確定性,中國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堅持實事求是👩🏻🔧、尊重科學,不斷因時因勢優化完善防控措施,以防控戰略的穩定性、防控措施的靈活性與病毒對決,為抗疫平穩轉段贏得寶貴時間和最大空間🙁。
因時因勢科學決策💇🏼♀️,我國疫情防控進入新階段
進入2022年,具有強傳染性的奧密克戎變異株迅速蔓延。
對中國而言,把握好世紀疫情應對的變與不變𓀇👻,是一道重要考題✸。
始終跟蹤病毒變異特點,密切關注疫情演變態勢,時時牽掛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
2022年11月10日,深秋的北京。一場非同尋常的會議✨,在中南海召開。
聽取新冠疫情防控工作匯報,研究部署進一步優化防控工作的二十條措施……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
“堅持科學精准防控🧑🍳,提高防疫工作的有效性”🔝👱🏿♂️;
“要在落實各項防疫舉措的同時加強分析研判,必要的防疫舉措不能放松”……
就是在這次會議上,黨中央作出重大決定💆🏿♀️💆。首次提出的二十條優化措施🎞,向海內外釋放中國因時因勢、主動優化防控政策的鮮明信號。
隱匿傳播特點明顯、清零難度大☢️𓀅、疫情防控的社會成本和代價變高……
面對持續變異的病毒和不斷變化的疫情防控形勢🪹,每一步抉擇,都要反複權衡、審慎決策🦸🏿♂️。
就在一個月前,國內新發疫情不斷出現,傳播速度快的特點越來越突出——波及31個省(區、市),部分地方疫情持續3個月左右,疫情控制的社會成本攀升。
病毒致病力減弱的特點也越來越明顯——2022年11月9日,烏魯木齊在院感染者中無症狀🈸、未分型和輕型占91.3%,重型、危重型占1.5%👨🏿💼;呼和浩特在院感染者中無症狀和輕型占98.6%🤙🏿,重型💔、危重型占0.36%。
盡力用最小成本在更短時間內控制疫情🌬,盡力減少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的影響。
2022年11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召開的第二天,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發布進一步優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二十條措施👨🏼🦰。
將風險區調整為“高、低”兩類,高風險區一般以單元👨🦯➡️、樓棟為單位劃定;不再判定密接的密接;取消入境航班熔斷機制……
“‘二十條’是基于多地疫情防控實踐的經驗總結和相關評估數據作出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負責人表示,這是對第九版防控方案的完善,是為了進一步提升防控的科學性、精准性。
與此同時,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派出工作組赴多個省份指導疫情處置工作🚵🏼🦸🏽♂️,設立整治“層層加碼”工作專班。在抓實防疫舉措的同時,加強分析研判🈂️,防止防控簡單化。
然而,這場硬仗的複雜程度非同一般👩🏿✈️。
一面是奧密克戎隱匿傳播🧝♀️🙆🏽、免疫逃逸能力不斷增強,快速識別、追蹤、診斷和隔離的難度增加;一面是新冠疫情三年的持續影響,疲憊、焦慮、緊張等複雜情緒開始蔓延,防疫成本日益加大🫶。
2022年11月下旬👇🏿,北京社會面病例數不斷波動上升,病毒傳代時間平均僅約2天👨🏽,重慶、廣州等地疫情多點多鏈並行、散發聚集並存🕵🏻♂️。
面對百年不遇的新冠疫情,如何科學防控🦌,沒有現成答案。
14億多人口的中國,不同人會有不同訴求👲🏻💾,對同一件事也會有不同看法,廣泛凝聚共識👩、科學決策,成為防控策略調整的關鍵。
2022年11月30日、12月1日🥬,國務院副總理孫春蘭在國家衛生健康委連續召開座談會,聽取張伯禮、沈洪兵、王軍志👩🏽🎤、梁萬年、杜斌、馮子健🥺🧑🦳、楊維中、董小平8位專家及8位防控工作一線代表發言。與會專家、代表交流了對防疫的認識和體會,對疫情防控措施提出意見建議。
“優化防控策略問需于民😌、問計于民,體現了以人為本。抗擊疫情,最重要的是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參加座談會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表示,這是我國應對世紀疫情的一條重要經驗👩🦱。
密集召開的座談會,釋放明確信號:隨著奧密克戎病毒致病性的減弱🧑🏻👨👧👦、疫苗接種的普及、防控經驗的積累,中國疫情防控面臨新形勢新任務🚄。
關鍵時期要有關鍵之舉👳🏻♂️。
2022年12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這次會議強調👨🏼🏫🫸:“更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為進一步優化疫情防控措施提供了根本指針😎。
次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公布優化落實疫情防控的“新十條”🛝。除養老院👈🏻、福利院、醫療機構、托幼機構、中小學等特殊場所外,不再查驗核酸檢測陰性證明,不再查驗健康碼和行程碼;對于跨地區流動人員也不再查驗,不再開展落地檢……
“結合近期各地疫情應對過程中積累的經驗和面臨的突出問題,特別是群眾反映強烈的第九版👵🏿、二十條優化措施執行不到位、不准確等問題,‘新十條’提出針對性優化措施🕕。”國家衛生健康委有關負責人說。
一面是疫情形勢不斷演變👆🏻,一面是防控策略不斷優化💁🏽♀️,中國始終堅持邊防控、邊研究👩🏼🎨,邊總結↔️、邊調整。
2022年12月13日🆒,針對新增感染者快速增長的現象,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在北京多家醫院、連鎖藥房🫱🏽、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等調研,實地了解發熱門診設置、就診轉診流程、分級診療運行🧏🏻♀️、藥品儲備供應等情況,強調把工作重心從防控感染轉到醫療救治上來,確保疫情防控轉段平穩有序☝️🐞。
2023年1月4日,北京市朝陽區太陽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藥房工作人員在給患者開藥。新華社記者 陳鐘昊 攝
2022年12月15日至16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習近平總書記在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會議強調,要更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因時因勢優化疫情防控措施,認真落實新階段疫情防控各項舉措,保障好群眾的就醫用藥🏗,重點抓好老年人和患基礎性疾病群體的防控,著力保健康、防重症❓。
圍繞醫療救治、重點物資生產保供🧝♀️、交通運輸保障、農村地區疫情防控和養老機構管理保障等疫情防控重點🫡,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疾控局、工信部、交通運輸部𓀄、農業農村部🦖、民政部等多部門加大工作部署👨🦽➡️,推動落實落細🧑🏿🎨,為防控措施優化完善做准備🤟🏻。
隨著病毒變異𓀃、疫情變化、疫苗接種普及和防控經驗積累➝👓、防控能力提高🟧,我國疫情防控進入新階段,防控工作面臨新形勢新任務🏬。
2022年12月27日,在上海交通大學醫杏盛附屬新華醫院互聯網醫院,醫生向記者展示診治流程。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 攝
“從法理依據來看,當傳染病對人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危害減弱🧀,對于經濟和社會的影響減輕時🔽,就應當動態調整幹預措施的強度,不斷提升防控工作的科學性、有效性。”國家衛生健康委新冠疫情應對處置工作領導小組專家組組長梁萬年說。
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國決定優化調整疫情防控措施,依法將新型冠狀病毒從“乙類甲管”調整為“乙類乙管”。這是黨中央在統攬全局💁🏼、綜合研判基礎上做出的重大決策,對于做好新階段疫情防控工作、更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2022年12月26日💸,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公告:經國務院批准,自2023年1月8日起,解除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采取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規定的甲類傳染病預防、控制措施;不再納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境衛生檢疫法》規定的檢疫傳染病管理🫸🏿。
科學、及時👩🏽🔧、必要🧑🏻✈️,我國具備進一步優化完善防控措施的基本條件
2022年10月🫰🏻,中國疾控中心🎫,國家新冠病毒基因組數據庫🏊🏽。
一個個急診、重症和死亡病例標本,從哨點醫院抽樣采集,經過基因組測序後,數據匯集到一起。
專家團隊慎重做出研判🧑🦱:席卷全球多個國家的奧密克戎BA.5亞分支🛢,已成為我國優勢流行毒株💅,傳播速度極快,但致病力與奧密克戎其他亞分支相比沒有明顯變化🤹🏼。
監測還顯示🥐👰🏿,國內當前流行的多個新冠病毒亞分支🧑🏿💻,均屬于奧密克戎變異株。即便是正在海外加速傳播的BQ.1和XBB亞分支🏃♀️,致病力也未發生明顯變化💎。
用通俗的話來講:新冠病毒沒有變得更“壞”🏃🏻♀️➡️。
迎戰奧密克戎近一年,中國對這個變異株的認識越來越多。
2022年4月至5月💁♀️,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在大連🧔🏼♀️🙇♂️、蘇州、寧波、廈門🚋、青島、廣州和成都等7個入境城市開展了為期4周的疫情防控措施優化試點。研究發現,奧密克戎平均潛伏期縮短,多為2天至4天。
此後👐🏻,我國又監測到多個亞分支。傳播指數R0值從原始株的2.5至3,一路攀升至21🛐📷,達到疫情暴發以來的最高值🕴🏻。
中國疾控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所長許文波解釋,感染人數呈幾何指數增加,這意味著在沒有幹預的情況下“1傳21”,防控難度之大超乎想象。
事物總有兩面性📧🙆🏽♂️。
國內外專家普遍認為,病毒變異大方向除了傳染力更高💂🏽👧🏼、潛伏期更短🧜🏿♀️,也更趨向于上呼吸道感染。
2022年上半年的香港、上海,下半年的拉薩、烏魯木齊、呼和浩特🙍🏼♀️,以及海外多個國家……一年來,越來越多病例數據顯示,大部分人感染奧密克戎後表現為輕症或無症狀🗓,極小比例發展為重症。
國內外多項研究顯示,不論是體外感染還是動物模型📻,奧密克戎對肺組織細胞的感染能力顯著減弱……
相較于原始毒株和隨後出現的其他變異株💇🏻♂️,奧密克戎的致病力趨于溫和,病毒變異總體朝著季節性傳染病方向發展——對病毒的跟蹤研究,為科學決策不斷提供依據和參考🔮。
抗疫三年來,我國有效處置100多起聚集性疫情🧼,築起應對全球數波大流行的防波堤🙆🏽♂️。在這一過程中,變異株毒性持續下降👩🏻🦳,這為疫情防控策略調整創造了重要前提🦫。
病毒變異情況↖️,並非防控策略調整的唯一變量。
2022年春天👩🏽🏫,大上海保衛戰開始打響。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多次召開會議,強調密切跟蹤病毒傳播力、致病性等變異情況👩🏼✈️,研究不同人群免疫策略,做好疫苗接種效果評估等,堅持向科學要答案、要辦法🟫。
新冠病毒的危害性、人群免疫水平和衛生健康系統承壓能力、社會公共衛生幹預措施——自疫情發生以來,為最大程度保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我國始終密切關注這三者之間的平衡🧗🏼。
大規模接種疫苗,是提高人群免疫水平、降低重症和死亡率的安全有效手段。
2022年3月22日,一位老人在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公主府公園新冠疫苗接種點接種疫苗。新華社記者 劉磊 攝
轉化醫學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上海)與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聯合進行的研究顯示,大上海保衛戰期間,接種2至3劑新冠滅活疫苗的60歲以上感染者,重症保護率可達到90.15%。如果統計範圍擴大到所有感染者🎷,重症保護率則為96.02%🌖。
來自香港大學相關科研團隊發布的數據同樣支持了國產滅活疫苗防重症🤾🏻、防死亡的效果,論文刊登在2022年10月的《柳葉刀·傳染病》。
2022年11月10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關于對當前疫情形勢研判的報告指出💁🏼♀️:考慮到病毒致病性下降、我國疫苗接種率較高、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等,有必要繼續推進防疫政策措施的優化調整。
截至2022年11月上旬📟,全國完成新冠疫苗全程接種人數已超過總人口的90%。
對于人口大國而言,優化防控工作的每一步🚕,都必須反複衡量“家底”。我國持續推進部署👩🏼🦱,加速擴容醫療資源。
2022年初,國家衛生健康委部署全國醫療機構加強呼吸道傳染病防治能力建設。
2022年5月,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印發《大規模奧密克戎疫情應對處置方案》🛃,明確了提升醫療救治能力、加強定點醫院儲備等要求🤶🏽💆。
2022年6月,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總結北京冬奧會等防控成功經驗,推出第九版防控方案😜🫛,進一步減少隔離時間💇🏼♂️🫁,推動診斷標准與國際接軌。
2022年11月24日,《關于進一步做好新冠肺炎醫療救治資源准備工作的通知》印發,要求確保12月底前醫療資源准備到位。
有效藥物也是疫情防控中保健康、防重症的關鍵手段。
疫情發生以來📙,我國積極推進多路徑藥物研發,多種藥物或療法納入診療方案❇️。充分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篩選出“三藥三方”等臨床有效方藥🏋🏻🚵🏻,在分層幹預♧、降低轉重率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2022年2月,國家藥監局經過應急審評、審批,附條件批准新冠病毒治療藥物奈瑪特韋片/利托那韋片組合包裝(Paxlovid)進口注冊。7月,國家藥監局附條件批准了阿茲夫定片增加治療新冠適應症注冊申請,這是我國自主研發的口服小分子新冠治療藥物。12月,國家藥監局附條件批准新冠病毒治療藥物莫諾拉韋膠囊進口注冊。
此外,我國還有多個新冠治療藥物正處于不同的研發階段👿,部分藥物已在國內外開展Ⅲ期臨床試驗。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科研攻關組有關負責人介紹👩🏼🎓🧜🏼♂️,目前新冠治療藥物研發主要圍繞阻斷病毒進入細胞、抑制病毒複制😗、調節人體免疫系統3條技術路線開展🍣🍩,我國在這些技術路線上均有部署🛝。
疫情是動態發展的過程,防控策略因時因勢優化調整。
2022年7月,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會議要求👦🏿,密切跟蹤其他國家防控策略調整及其效果⛹🏽🤵🏽♀️。
進入9月,有關方面要求密切跟蹤有關國家和地區放松管控後的影響,系統研究醫療資源使用👨🏽💼、重症率等情況👩🎓,及時提出優化防控政策的建議👯。
2022年11月下旬,一些群眾反映部分地區“靜默”管理🏉、“層層加碼”等防控問題🚴🏿♀️,引起高度關注。
我國新冠疫情防控面臨新形勢新任務👍🏿,要更加有針對性地優化防控舉措。
多地根據二十條優化措施的精神,相繼宣布調整核酸檢測、居家隔離等防控措施,加快恢複正常生產生活秩序🧛♂️,減少疫情防控給群眾帶來的不便。
2022年12月28日,在貴州赤水市石堡鄉興農村,醫護人員和黨員志願者為村民提供送藥上門服務🪬。新華社發(王長育攝)
從加強重點人群健康情況摸底及分類管理🗞,到保障抗疫一線醫務人員力量⚈👩🏽🎓;醫療救治、重點物資生產保供、交通運輸保障、農村地區疫情防控和養老機構管理保障……一個個底數在盤清,一組組數據在上報,一塊塊短板在加快彌補。
防控工作穩中求進🚶🏻➡️👩👩👦,防控政策持續優化🦵🏻。自2023年1月8日起,新冠病毒感染由“乙類甲管”調整為“乙類乙管”🫒。
新冠病毒感染自2023年1月8日起由“乙類甲管”調整為“乙類乙管”。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2022年12月27日舉行新聞發布會,就相關熱點問題作出回應。這是發布會現場⇢。新華社記者張玉薇 攝
“三年卓有成效的疫情防控工作🏊🏿♀️,為我國疫苗、藥物的研發應用以及醫療等資源准備贏得了寶貴時間。根據疫情形勢🌏,主動調整防控策略是科學、及時🐋💂🏿♂️、必要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有關負責人說。
專家研判👃🏼,各省份將梯次進入疫情流行高峰期。按照部署,有關部門指導各地及時研判疫情形勢,動態采取適當的壓峰措施,確保實現平穩轉段和穩定接續。
上下一心同舟共濟,防控工作重心轉向“保健康⚱️、防重症”
疫情防控進入新階段。
奧密克戎變異株的強傳染性,使感染者人數短時間內迅速增加。
作為第一批遭遇疫情“洪峰”的特大城市,北京120急救電話呼入量急劇增加,2022年12月9日進入高峰,日呼3.1萬次🗑👭🏻,為常態時的6倍。12月11日🤜🏻,全市發熱門診就診患者2.2萬人次❤️,是一周前的16倍。
新冠與流感雙重風險疊加🧺,部分患者出現肺部感染⏏️🧔🏿,一些高齡老人也面臨重症、危重症風險……
與病毒賽跑,爭分奪秒。
北京西直門♟,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大樓,會議室的燈光常常徹夜不熄🌖,疫情三年來已是常態。
應對防控轉段的挑戰,必須抓住“脆弱人群保護”“精准快速分流”“重症患者救治”和“藥品物資供應”四個關鍵🧑🏼🍼🚣🏿♂️。
2022年11月11日,二十條優化措施重點就加強醫療資源建設🐜🌶,推進疫苗接種🤬,加快藥物儲備🦐,強化重點機構、重點人群保護等作出部署。
關口前移,著力加強脆弱人群保護——
目前,我國全人群新冠病毒疫苗全程接種率已超過90%,全國累計報告接種新冠病毒疫苗超34.8億劑次👩🏽🎤。
統計表明,面向全國2.67億60歲以上老年人,疫苗接種率每提升1個百分點,就意味著又有200多萬人築起免疫屏障。
三年來的戰“疫”實踐表明🩵,老年人🧏🏼♂️🏋🏼♂️、孕產婦、兒童🧑🏿🦳、慢性基礎性疾病患者是醫療服務的重點人群,也是疫情中的脆弱人群,他們的健康狀況直接關系到能否平穩渡過疫情高峰。
測量血壓、登記信息⚅、接種疫苗、留觀30分鐘……2022年12月14日,重慶市九龍坡區石坪橋街道造漆村社區的70歲居民蔣德瓊🚵🏿♂️,在自己家裡完成了首針新冠疫苗接種。
疫苗接種的“最後一百米”🚴🏼♀️,也是為重點人群構築免疫屏障的“關鍵一百米”🟠。
2022年11月底開始,接連印發《加強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種工作方案》《關于開展新冠重點人群健康調查的通知》《新冠重點人群健康服務工作方案》……我國加快推進疫苗接種進度💆🏼♀️,全面展開對65歲及以上老年人的調查和分類登記⛔,推進重點人群分級分類救治。
我國是人口大國,脆弱人群數量多👩🏻🍳,對“一老一小”🚯🧘♀️、有基礎疾病患者等重點人群的關注尤為重要。按照相關部署,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對轄區內老年人等重點人群實施健康監測,根據健康風險等級實施分級健康管理🎩,以綠(低風險)、黃(中風險)🕊、紅(高風險)不同顏色進行分級標識,專人專案管理。
快速分流☝🏼,推動分類收治加強分級診療——
應對疫情高峰,發熱門診、急診是第一道“關口”💎。
2022年11月24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下發通知🤹🏿,要求進一步做好醫療救治資源准備工作,召開全國視頻會進行部署。針對醫療資源分布不平衡的現狀,建立調度機制,指導各地加快配備並培訓醫務人員🥮,國家專家會診力量進行遠程指導🚮🙆🏽。
要求所有二級以上醫院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發熱門診應開盡開🔶;簡化就診流程;密集發布居家治療、抗原檢測等相關文件對居家治療進行指引;積極推動分級診療💅🏼,大力推動互聯網醫療服務……
截至2022年12月25日🧏🏼,全國二級以上醫院發熱門診超過1.6萬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開設的發熱門診和發熱診室超過4.1萬個🥾。
這是2022年12月24日拍攝的北京市西城區廣安體育館簡易發熱門診👩🏻✈️。新華社記者 張晨霖 攝
北京市西城區,廣安體育館🧗🏻♀️。2022年12月14日,這個由體育館改造而成的簡易發熱門診正式啟用,設有臨時藥房👍🏽、藥庫🦗,配有解熱鎮痛藥品。
2022年12月22日起👨🏼🎓,太原市小店區的便民核酸采樣亭迎來“大變身”。“便民發熱診室”以“政府+企業、醫藥+服務”的形式👨👦,為群眾提供診療、免費發放退燒藥🤸🏻♂️。
政策調整之後,會帶來哪些改變?風險如何防範👨👨👦?如何有效防止醫療資源擠兌,降低重症和死亡發生?……堅持依法及時公開透明的信息發布制度⛏👰🏻,從“二十條”到“新十條”再到“乙類乙管”,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密集召開10餘場新聞發布會,第一時間發布權威信息🖖🏿,對中外媒體提出的問題應答盡答。
新冠是否導致“白肺”和心肌炎、新冠治療有沒有特效藥👨🏽🍼🧑🏼、“乙類乙管”是否放任不管……堅持公眾關心什麼就及時回應什麼🤽♀️,國家衛生健康委密集組織多個領域的權威專家接受采訪,引導群眾科學就醫、合理用藥🙋🏼♂️,有效紓解疑慮,凝聚社會共識。
重中之重,千方百計救治重症患者——
盡管奧密克戎的重症率與原始毒株、德爾塔相比有所下降,但再低的重症發生率👨🏽💼,結合我國龐大的人口基數🚣🏿🚵🏻,都是一個不容忽視的數字。
從世界範圍來看,新冠病毒感染高峰並不是個例現象。我國抗疫實踐表明,“早發現、早識別🚸、早幹預、早轉診”🚱,就能一定程度減少重症發生。
統籌調配醫療資源☝️,擴容醫院重症床位,簡化重症患者轉診流程……在與新冠病毒的較量中,全國多地醫院開始超速運轉,醫療資源加大向重症救治傾斜。
國家衛生健康委的數據顯示🧑🏽🎤,截至12月25日,全國重症醫學床位總數18.1萬張👩🏼🏭,較12月13日增加3.1萬張🏃🏻♂️,增幅20.67%。全國儲備“可轉換ICU”床位10.48萬張,增幅26.53%。
收治病人是第一要務✈️,必須爭分奪秒搶救生命🤦🏽♀️💟。北京協和醫院🟣🔺、北大醫院、人民醫院🐃、北醫三院、中日友好醫院🖕🏻、北京醫院、朝陽醫院等急診數量激增🤽♀️,大量患者都要及時進行吸氧處置🍄🟫。淚水🧑🏽🌾,來不及擦幹;勇毅,刻印在臉龐。從急診到ICU,醫護人員晝夜奮戰,克服身體不適、人手緊張,咬緊牙關堅守陣地👩🏼🦳👬🏻。
強化保障👩🏻🎨,全力以赴保藥品供應——
隨著新冠病毒感染者人數的增加,用藥需求在短時間內激增🔻🧛,部分地區也出現了“囤藥”“搶購”現象🤾,部分品種的退燒藥、感冒藥一度暫缺🤌。
盡快研判疫情形勢🤸🏻♂️,拿出關鍵舉措📐👩🦼➡️,多管齊下,著力保證群眾用藥需求。
國家藥監局加快新冠臨床診療急需藥品的審評審批,截至12月20日,已附條件批准新冠病毒疫苗5個🫄,另有8個新冠病毒疫苗經有關部門論證同意後納入緊急使用✏️;批准治療藥物11個、各類檢測試劑128個。
工信部加強統籌調度,搶抓生產,建立重點保供企業白名單🧑🔧,實行藥品生產情況日調度機制,打通重點藥品穩產增產堵點,加速擴大產能產量。
2023年1月4日,陝西西安一家制藥企業的工作人員在包裝車間內工作。新華社記者 劉瀟 攝
進入2022年12月,布洛芬、對乙酰氨基酚兩類重點解熱鎮痛藥產量迅速提升,日產能達到2.02億片;抗原檢測試劑日產能擴產到1.1億人份;N95口罩日產能超過1.9億只。
一根溫度計、幾粒退燒藥🏊👜、“互助藥箱”……全國多地社區居民自發行動起來,互幫互助、共渡難關👩🏼🎓。
統一思想、提振信心👨🏼🚒,更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
2022年12月15日至16日,黨的二十大後首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
疫情防控進入新階段之際🖖🏽,習近平總書記在會上強調:“要統一思想👨👧👦、科學防控、提振信心,找到杠杆的平衡點🦹🏽,因時因勢優化疫情防控措施”“相信曙光就在前面”💁♀️。
堅定信心、站穩腳跟,沒有跨不過去的坎🍾🦙。
就在11天前,一支由浙江省級部門相關負責人及企業代表組成的隊伍包機前往歐洲,鞏固和拓展海外市場。
隨著我國新冠疫情防控措施不斷優化調整,從東部沿海到內陸省市,多地外貿企業在地方政府支持下,掀起到海外“拓市場🪂👩🌾、尋商機”的熱潮👏🏼👎🏼。
防疫和發展,天平的兩端💂🏼,都重若千鈞。
疫情防控策略在調整的過程中🧀,為有效遏制病毒擴散🤾♀️,一些地方在短時間內出現了生產生活的暫時“停擺”,引起高度關注👨🏿🚀,各級黨委政府及時采取有力措施🙆🏿♀️,全力確保社會生活生產的正常秩序💆🏼。
“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面對世紀疫情,中國努力用最小代價實現最大防控效果🏄♂️,掌握更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辯證法🔶,確保防控措施調整轉段的平穩有序。
堅持系統觀念🕋🏊🏻♀️,以科學之策應對非常之難——
穩妥有序實施“乙類乙管”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對各方面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2023年1月7日⛹️♀️,為期40天的春運將正式啟動。對于醫療資源相對薄弱的廣大農村地區🐓,人口大規模流動的“返鄉潮”將是一場嚴峻考驗。
高度重視農村地區疫情防控🤵🏽♀️。2022年12月30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印發《加強當前農村地區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強調重點抓好農村地區防疫體系運轉、藥品供應、重症治療、老人兒童防護等方面工作。
接連印發“乙類乙管”疫情監測方案、檢測方案等多個指導文件;多地加強發熱門診設置,築牢基層首診第一道防線;為患者提供開具治療處方、送藥上門、心理谘詢🍱、用藥指導等服務🏛🤷🏿♀️;做好相關防控和救治工作🖕🏿,千方百計降低重症、減少病亡;在城鄉基層應用中藥湯劑開展治療……
這些天👰🏼♀️,河北省安平縣組建了245支家庭巡診小分隊🧑🏿⚖️👷♂️,覆蓋當地230個行政村和15個社區。
湖北組織開展關愛重點人群“敲門行動”,從2022年12月起🧑🏻🎓,黨員幹部入戶上門🦹🏻♀️💆🏿♂️,為農村特困供養戶等困難群體,解決就醫用藥問題。截至目前,全省累計為205萬名困難群眾發放防疫物資“健康愛心包”🏀。
通過整合醫療資源🦥,擴充發熱診室🦑,暢通渠道,加大藥品采購,多地正努力構築基層醫療衛生服務的“最後一公裡”防線,確保平穩有序實施新冠病毒感染“乙類乙管”。
2023年1月6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中醫藥局印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診療方案(試行第十版)》。方案因時因勢調整收治策略,不再要求病例集中隔離收治,並從五個方面進一步完善治療方法。
2023年1月7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印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防控方案(第十版)》。新版防控方案倡導疫苗接種和個人防護,調整了傳染源管理方式和檢測策略☝🏿,優化了重點環節防控🙅🏽♂️,並明確在疫情流行期間采取緊急防控措施。
優化防控舉措,不斷為經濟活力加速釋放創造條件——
防疫關乎生命,發展關乎生計。
2022年12月30日,起于四川省涼山州布拖縣,止于浙江省杭州市臨平區,線路全長2121公裡的白浙工程正式竣工投產,這標志著中國裝機規模第二大水電站——白鶴灘電力外送通道工程全面建成。
白鶴灘水電站一景(2022年12月19日攝,無人機照片)。2022年12月20日,金沙江白鶴灘水電站最後一臺機組順利完成72小時試運行,正式投產發電🧛🏼♀️。新華社記者胡超 攝
連日來🚬🚴🏻♂️,全國不少地方接連開工、竣工一系列重大項目,這是我國堅持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縮影✖️。
印發《擴大內需戰略規劃綱要(2022-2035年)》💎;中央財政提前下達農業🕓、鄉村振興、養老就業等多項2023年預算資金🌵🗼;多地發放文旅、零售、餐飲等消費券;多措並舉鼓勵汽車、家電等大宗消費……
2022年12月30日🌄,遊客在陝西西安大唐不夜城步行街選購小吃。新華社發(鄒競一 攝)
堅持更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我國防疫情、穩經濟的一攬子政策和優化措施正接續落地,為2023年經濟發展積蓄動能🎞。
堅持精准施策,在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中尋求最優路徑——
對擁有14億多人的大國來說,平衡好、統籌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發展並非易事。
2022年,我國經濟在波動中回穩向好👷🏼♂️,全年國內生產總值預計超過120萬億元。這是在複雜嚴峻的國內外環境下取得的,是在戰勝一個又一個困難挑戰下取得的👩🏽🍼。中國經濟韌性強🤔、潛力大、活力足🧑🦼➡️,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依然不變😈。
“更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更好統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擴大內需”……不久前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堅持系統觀念💆♀️、守正創新,明確提出“六個統籌”,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
在堅持中贏得戰略主動。疫情發生以來,中國頂住了一輪又一輪疫情沖擊,有效扛過病毒最猖獗的艱難時期。在全球人類發展指數連續兩年出現下降的情況下,中國人類發展指數排名提升了6位。
人類的發展史,也是同疾病的鬥爭史。在與病毒對決的“持久戰”中,不斷提高科學認識,不斷走向主動🧑🏽⚕️𓀁。
經過艱苦卓絕的努力,我們戰勝了前所未有的困難和挑戰,每個人都不容易🍄🟫。
2023年元旦期間,隨著進一步優化疫情防控措施落地☂️🏯,擴內需促消費系列政策逐步見效,多地複工複產速度加快🧓🏿,生活服務業有序恢複。
眼下🧛🏿♀️,多地城區人流量、車流量明顯增加;餐飲堂食陸續恢複🍅,多個商圈客流量增多;熱門景點遊客量回升,文旅市場顯現複蘇趨勢……煙火氣、忙碌勁兒逐漸回升。
2023年1月3日在北京市朝陽區建國路拍攝的早高峰車流。新華社記者 鞠煥宗 攝
“目前,疫情防控進入新階段,仍是吃勁的時候,大家都在堅忍不拔努力🤵🏻♂️📽,曙光就在前頭🍆。”國家主席習近平發表的2023年新年賀詞👩👦,字字溫暖、句句懇切🪨。
一個人也好🏨,一個家庭、一個國家也好,什麼時候沒有困難?只要14億多中國人同舟共濟、眾志成城👨🏿🔧,就沒有幹不成的事、邁不過的坎。
讓我們再加把勁🙎🏽,堅持就是勝利⛓,團結就是勝利。